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博客编辑(徐浩渊:我的反思——给老三届的伙伴们)

...当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新中国的儿女--老三届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和大家一样,我也在辛勤地努力。为了避免"文革"式的社会大灾难重演,为了使亿万受过伤害的心灵得到医治,我正在帮助中国建设一个自己特有的精神卫生系统。为此,成立了威灵基金会-WorldLink Fundation,给中、美 两国的心理工作者架一座交流、互助的桥梁。另外,计划写一本书。把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让世人对五十年来的中国,对我们,有一个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也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和新中国一同经历了苦难,而成长起来的...

《老三届的过去现 在和未来》
我的反思——给老三届的伙伴们

·徐浩渊·
盯好不容易定下来的标题,我手中的笔异常沉重。三十年了,比我们老的人、 小的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在谈说"文化大革命",只有我们自己,这段历史的主 要当事者和见证人,一直保持着沉默,任人褒贬,有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只有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心灵受过重创,伤口未曾愈合的人,才不能回顾过去。而且,受伤的程度和抗拒回忆的强度是成正比的,甚么是我们的心理伤痕?它给我们的生 活,我们的后代,给整个社会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负有甚么样的历史性责任?作为"老三届"的一员,我试图在回忆和思考中寻找答案。
中学生,中国的中学是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按照毕业的年头称呼。人们把当时正在初、高中的这三届即 将毕业生,统称为"老三届",按照规定,孩子七岁入小学,经过六年小学毕业后 ,进入初一的学生是十四岁,在高中三年级的是十九岁。恰恰是美国人最头痛的青 春期的青少年(teenagers)。这个年龄群体,身心与情智发育迅速,处在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他们强烈要求"做大人"的权力,却不能承担成年人享有这些权力时需要负的责任。他们纯洁、敏感、热情、富于幻想,同时具有过多的能量,很少的生活经验,在特定的环境下,非常容易走向极端,甚至出现暴力行为,美国近十年来,青少年谋杀率增长了三倍。三十年前,中国的中学生则处在一个更加矛盾深重的社会现实里。
1966年的这批青少年,是在1949年前后出生,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 的,1949年以后的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也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 欺压和凌辱。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布的那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说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此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工人是理论上的领导阶级,全国老百姓从心底里相信,自己是新中国的主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把美国佬从鸭绿江边一古脑儿的打回了"三八"线。之后,又和想要辖制中国的俄国 佬翻了脸。连人家撤走所有的经济、技术援助也挡不住中国人要恢复民族自尊的决心。同时,中国又陷入了200年前的闭关自守状态之中。
此时,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混杂体,虽然马列主义被确认为"指 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但是,几乎没有共产党员和干部读过那些从西方传来的 艰深著作。人们盲目的相信:我们只要忠心耿耿的跟毛主席和共产党走,每天辛勤 的劳作,终有一天会走入一个叫做"共产主义"的人间天堂去,至于这个天堂是什 么样子?甚么时候会走到?为什么一定会走到?没有人问过,也没有人怀疑过,近似乎一种宗教性的虔诚。这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是"世界革命"的理论,"文革" 以前的中国人民相信,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我们去 解救。我们肩负解放全人类的光荣、艰巨、神圣的历史重任。
"文革"以前,尽管有过"镇反"、"三反五反"和"反右"等运动,毕竟仅 仅触动了少数人,绝大多数青少年所感受到的是学校和社会上的所谓"正面教育" 但是,除了数、理、化的知识性教育以外,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是极端矛盾的, 一方面,在学校里,学生被学校中的官办组织"少先队"、"共青团"管理起来, 教育孩子们"绝对服从组织"和"做党的驯服工具"。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所有 的文学、艺术舞台上,都歌颂着新中国缔造者的光荣历史,他们青年时代大无畏的 造反精神和英雄主义行为,成为孩子们的榜样(Role Model),这两种 方向完全相反的思想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心智形成,造成一对可怕的精神冲突。导 致了他们在即将来临的"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中,令人们(包括我们自己)至今 难以理喻的行为--压抑与反压抑,暴力与破坏,你死我活的派系斗争、等等,等 等。
"文革"以前,很少有孩子对当时的社会怀有仇恨。但是,根据孩子的家庭在 社会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他们对于上述的矛盾性思想教育有很不同的反应。所谓”出身不好’的孩子们,即:地、富、反、坏、右的子女,有一类似西方的基督教徒 们特有的原罪感。他们认为自己的"根子不正",不得不同亲生父母"彻底划清界 限"、皈依真理、净化灵魂,以便做一个被公众承认的好人。共产党毛主席都是抽 象的概念,学校里的校长、老师、特别是党、团组织无形中,成了他们的"精神父 母"和他们在社会上的合法保护人。因此,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叛逆的时候,总是 感到特别的不舒服。因为这种行为不仅威胁了他们精神上仅有的安全寓所,而且触 动了埋藏在他们更深的下意识中的叛逆冲动,即:大声地对自己和别人说:"生我 养我、爱我的爸爸妈妈也是好人,我爱他们。"这是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天性和权 力,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这种愿望成了罪孽,是"划不清界限"的表现,绝对不 利于他们的生存,自然也不可能浮现到意识中来。因此,这些孩子最容易趋向"驯 服工具"的教育。在"文革"的开始阶段,"誓死保卫学校领导",做了真心实意 的"保皇派"。
所谓"出身好"的孩子,即:工,农,干部子女,因为他们的父母亲是"领导 阶级",这些孩子们从生下来那天起,就感到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毛主席说过:"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 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这种充分 被肯定、被信任、被期望的精神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具有非常的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伴随狂妄自大和过份的天真,特别是干部子女,从"造"了自己祖父母" 反"的爸爸、妈妈身上,从小汲取"造反"的精神,恨自己怎么晚生了几年,没有 赶上电影里面那种激动人心的战争年代,没有机会也做一次英雄,这些孩子更加容 易接受"正面思想教育"的另一个侧面,即:他们父辈的"反叛"和被文学艺术诗 意化了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学校中"驯服工具"的教育则很反感,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名。
记得从小学开始,我虽然一直成绩优秀,是文艺、体育活动中的活跃分子,但 是每次学校老师给我的操行评语都少不了"骄傲自满,纪律散漫"的批评。上初中 以后,看到有的同学,把自己的钱包交给老师,声称是路上捡的,而被老师作为" 学雷峰运动"中的好人好事表彰。使我这个本来对这样的运动就不感兴趣的人,产 生厌恶。在党的"重在表现"的感召之下,为了加入共青团,特别是"出身不好" 的同学最愿意找"团组织"汇报,不单汇报他们自己的"坏思想",还要捎上我那 些不服从管教的"坏行为",使我常常为此而挨批评,团组织追着要我克服"自来 红思想",连"出身好"也有了"原罪",对于这种宗教式的压抑,我实在反感, 作了父母亲的人都知道,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同皮球,你越拍它,打它,皮球反而 跳的越高。我当时的情况恰好如此。久而久之,这种压抑与反压抑的能量不断积蓄 ,同时与"小汇报"我的同学,形成越来越深的隔阂,这种现实,为后来"文革" 的大火首先在中学里烧起来,学生之间大打派仗,埋下了基础。
毛泽东一个人头上,将十年的大动乱归咎于共产党内的政治斗争。为了解析"文革"的起因和社会后效,中、 西学人花费了不少人力、财力。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史料,研究毛泽东和"中南海" 里的宫廷斗争,甚至细碎到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给某某打过一个电话,使了一 个眼色,写了一个便条……使我不禁想起"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的情景。人们似乎忘了,这段历史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史的继续。其真正"史无前例"性,恰恰在于全国几亿人民统统发动起来折腾,最终"触及了所有人的灵魂"。
一九五八年,完全没有科学知识的毛泽东,凭着主观的想象和愿望,发起了一 场经济生产的群众运动,名曰"大跃进"。饿死的几百万农民使得毛泽东感到罪过 虽然干掉了"为民请愿"的彭德怀,压住了党内的批评意见,毛却渐渐陷入一种 日益严重的猜疑心态,特别是赫鲁晓夫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公墓里拉出来烧掉以后, 毛变得更加恐惧,生怕他死以后,遭到同样下场,一个人陷入这种恐惧症心理,他 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感知(perception)都是扭曲的,看任何一个文艺 作品,都会认为是在影射自己,听他人一句玩笑,都会猜疑人家"别有用心",这 是为什么"文革"以前,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阶级敌人",但是中央文件和 报刊中的宣传中"阶级斗争"的鼓点却越敲越紧,直至在"文革"中揪出一个又一 个"中国的赫鲁晓夫"还不放心。通常的政治斗争,是以利益集团为单位,实际利 害的争夺与平衡为内容的,参加斗争的各方势力,至少很清楚对手是谁,但是这种 由于最高权威者心态失常而发起的讨伐,使得被讨伐者至死都不明白原由,刘少奇临死前,还书呆呆的争辩"这种把党外的力量弄进党内来解决问题的作法,是违犯党章的。"中国帝王和家长的话就是章法。再加上恐惧症,其思想与行为就更加无 法无天、无常理可言了。这种封建礼教的遗产,与"文革"初期发展起来的类似宗教式的崇拜狂热搅和在一起,把中国推向一场难以避免的灾难,如果用行为心理学 的方法将"文革"前后、上下彻底的分析,需要著书,在这里,还是回到我们自己 --"老三届"这个群体来。
红卫兵是"反革命组织"
提起红卫兵,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一个毛泽东创造的"革命组织",其实最 初的红卫兵是一个中学生的自发组织,它短短的六个月历史,有四个月站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对面,作为"现行反革命组织"。
一九六五年底开始批判"海瑞罢官";一九六六年初批判北京市委的高级干部 "三家村",中国人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成年人有了"反右斗争"的 教训,提心吊胆地猜测这次"运动"的"方向"、防范自己不要昏头昏脑地变成了 "革命对象"。可是中学里的这批不知事的娃娃们,早已不甘心天天坐在教室里" 死读书",嗅到了一股盼望已久的火药味,变得异常兴奋:可算等到他们要作英雄 的时候了。要自己独立的人格,要象父母小时候一样,自己也创出条路来。一九六 五年,《中学生》杂志上刊登了十四岁的宫小吉的短文《五分的秘诀》,向当时的 教育制度挑战。北京第四、第六、第八中学已经闹过一次学潮,被党中央的"四清 "小组勉强压下去。此时,中学生自发的个性解放情绪和行为,还没有同毛泽东的 "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所以"阶级斗争"的敌人是谁?在哪儿?谁也搞不清,也 没有人去问。
一九六六年三月,北京清华附中的骆小海写了《造反精神万岁》的小字报。五月,十几个学生偷偷跑到圆明园的遗址,成立了一个自己的组织,名叫"红卫兵" ,立刻就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在一党专制的中国,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私下里成立什么组织,对共产党的孩子也不例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六十年代 初,以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和一个将军的儿子孙经武为首,一O一中学和北京大学 的干部与知识分子的子女,偷偷组织了一个"X-社",X这个数学中的未知数, 象征他们开始对所有被灌输的"已知"观念的挑战,对于当时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 理论问题和社会现象,包括干部阶层的问题开始质疑。X-社被发现以后,干干脆 脆地划为"反动结社",其成员全部被打入牢狱,"文革"初期,郭世英因此被迫 害致死,对于目前世面上盛行的说法:"红卫兵"的成立,是干部子女要求更多的 特权,我实在难以苟同。古、今、中、外,那一个朝廷,是被自己的后代要求更多的权力而造了反,由此而演进向前的呢?
1966年,我是北京人大附中高一的学生,为了支持已经被打成"反革命" 的清华附中学生们,我们十几个同学在自己的学校成立了红卫兵组织,立即也成了 "反革命"。从6月初到8月初,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的日子就是被其他同学围 攻、辩论。"在共产党领导下造反,就是造共产党的反!""红卫兵的目的是不是 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当时同我辩论最凶的学生之一,就是共青团的干部--魏 京生。"工作组"找去谈话、强制解放,我们的父母亲更是急得不行。他们认定了 自己的孩子要成为"右派分子",强制"退出"的威胁甚至升级到要"脱离父-子 女关系"的地步。事实上,北京市和"团中央"的"黑名单",已经将北京市的 五千名造反的中学生列为"现行反革命",准备在运动结束时发落。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讲,受到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反对,还能挺得住,已经不单 单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能解释的了,回想当时,我最基本的概念从未动摇过,即:我是一个好人,我的红卫兵夥伴们也是好人,那么,将好人打成"反革命"的行为 一定是错的,甚至是有人幕后谋划的,可能就是所谓的"阶级敌人"。我们还相信 ,如果毛主席知道了他们这样搞法,肯定不会答应。此刻,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起 了作用,银幕上的革命先烈和我们的父母,都是经历了各种苦难还坚持革命的。所 以,没有苦难,没有危险,没有压力,就不算是真正的革命,就锤炼不出真正的英 雄。所有这些,从现在听起来极其荒唐可笑的信念和逻辑推理,却扎扎实实地支持 了最初的红卫兵的造反的行为。
 7月26日,当我们在"水深火热"中抗高压,毛主席在长江里"胜似闲庭信 步"下定了决心。他8月6日突然回到了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让"中央文 革小组"列席,并且宣布了自己的老婆--江青是小组副组长。从此,这个半疯的 女人走上了朝思暮想的中国政治舞台,开始了她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报仇雪恨。8月 8日,中共机关党报--《人民日报》发表了"十六条",第一次宣布了"文革" 与过去所有"运动"的本质上的区别,是一场"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
8月初,江青和"中央文革小组"在天桥剧场接见了红卫兵。她用极其情感的 声调说:"毛主席让我问你们好!你们是小太阳!"哇!果真他老人家和我们心连 心,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们哭了、笑了,发疯了!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 做了一件被大人反对,被所有的人反对,但是被伟大领袖支持的正确的事情!《人 民日报》登载了他们的文章、他们自己的组织变得全国到处都是。8月18日,毛 主席和所有的革命前辈在天安门上同他们握手,还戴上红卫兵袖章,所有画书、电 影上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只是,其中冲锋陷阵的不再是战斗英雄董存瑞和黄继光 ,变成了他们自己!到此为止,中学生自发的叛逆行为和毛泽东自"大跃进"之后 的又一"创举"会合起来,开始了一场皇帝领导子民对其朝廷造反的"史无前例" 的群众运动。记得"8·18"那天,我的红卫兵战友们去见毛主席,我却躺在红 卫兵指挥部里听广播,感到一种极度兴奋后的疲乏,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广阔无 边,不再是一间小小教室中的书桌,不再是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的规范之路。革命将把我们带到哪里?我感到有些怅惘。
严酷的现实很快的把我拉回地面。"8·18"以后,红卫兵走向社会,开始 了一场暴力行为。我的小红卫兵战士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劈啪啪的开始打校长、老 师、工作组,甚至自己的同学,路上随便甚么人被指控为"流氓",一群孩子就会 拥上去打。我从小没挨过打也没见过家长和老师打人,偶然碰到男生欺负女生,我 都给予坚决地反击。这种侮辱、虐待他人的行为,无论如何不是革命。为了反对打 人,我被红卫兵会议批评"落后于群众运动",应该好好读《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就是要将这些阶级敌人"打翻在 地,再踏上一只脚!"我的争辩是,毛主席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算不 算数?对待俘虏还不得打骂、虐待呢。当时任何人想要辩论、不引用毛主席语录就 很难开口了,情况越来越严重,我和清华附中、北航附中红卫兵商量写了一个"三校红卫兵联合声明"。中心目的是制止乱打、乱抄的"转移斗争大方向的行为"。 记得那时一个湿热的夏夜我们坐吉普车去散发传单,车开到西单口上,突然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骑车拼命追赶我们,手里拿一张传单。我以为我们的车子掉了什么东西。停下车来那人冲上前来握清华附中卜大华的手,激动地说:"我是工人出身(说话先报出身)。你们写得太好了!这才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余下的 话我已经听不进去了,只感到一种刺心的头疼。掠过我脑海的话,三十年一直跟我 :"红卫兵脱离人民了。"
回想1966年8月的红色恐怖,出手打人的孩子有三个特点:女生多于男生 ,初中生多于高中生,平日里性情温和的人、8月以前作了"保皇派"的学生打得 更凶,当时侥幸余生的女子中学校长,至今也想不通,为什么打她最厉害的,是她平时最心爱的学生,前年我回北京,碰到一个当年打人有名的姑娘,如今做了妈妈 ,自己的女儿恰恰是她66年时的年龄,这位红卫兵妈妈恢复了"文革"以前的温 文尔雅,把女儿管得特别严谨,好象生怕她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初中女孩子是14至16岁,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她们血液中的激素水平直线上升,加上每个月的周期性变化,是情绪最不稳定的群体。中国的法律当时已经提供了男、女平等的条件,女孩子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要解放,但是几千年的习惯势力,使得社会上仍然用一些压抑她们天性的看法去规范她们的行为。例如,女孩子 应该文静、贤慧、顺从。这种矛盾的社会条件在她们的心理上形成冲突。平时特别 听老师话的女学生,往往是压抑她自身情感最严重的女孩子。"文革"初期,一般 是"誓死保卫校领导"的人,8月以后,她们突然变成了"保皇派",一下子觉得 受了欺骗,平时积蓄的情绪能量突然爆发出来,发泄到过去她们特别敬爱的人身上有的孩子在这个时期,甚至将亲生父母打死,留下了终生难以平复的心理伤痕。
一个记录片导演访问了头发斑白的老人--王晶尧,他的老伴--卞仲耘,是 当年北京最好的女子中学--师大女附中的校长,66年8月,惨死在自己学生手 中,访问最后,老人痛不欲生的话是:"这么多年了,我一直等,她们之中没有一 个人走来,向我说一声:对不起。难道至今她们之中没有一个人知道那是错的吗? "王叔叔,她们知道那是一个罪过,但是,还没有力量回顾这段伤痛,我们的民族没有忏悔和宽恕的传统,她们只好将如此的重负压在最深的心底,不敢去看它。假如能使你心里稍稍好受一点,我现在站在你的面前,站在当年受过伤害的所有人面 前,说:"对不起。"我们虽然也是这段历史的受害者,但是应当有力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父亲周恩来工作了几十年,自己从来不度假,当然更不允许孩子们享受这种"特殊化"待遇。所以,初二的暑假,我同另外两个女孩子到北京郊区的芦沟桥农场干了两个月的"义务劳动",就那,也是高兴的。背上一个小黄挎包,带 一套洗漱用具,几件洗换的衣服,从火车的窗户爬进车厢,("大串联"时,为了 防止拥挤伤人,索性开窗"减压"进人)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也。中国真美呀! 厦门、青岛的海滨,桂林仙境般的山水,云南横断山脉中白链子般的山涧和红得象 火一样的山茶花至今还历历在目。但是,真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也在敲击我的心 中国的老百姓活得真苦呀!农民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到了湖南还遇到了讨饭的人 我们总说要去资本主义国家解救那里的劳苦大众,还去哪儿呀,他们不都在我们自己的家里吗?所有的革命理想与信奉,第一次在我心底动摇了。从此,开始用自己的眼睛重新审视面前的世界,开始质疑所有被灌输的思想,我脚下的地面开始龟裂。
我曾经为此非常的愤恨,认为我们的父辈有心欺骗我们和广大的人民,"文革 "以后,我的父亲带领一个团体去加拿大作访问。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 一次走出中国。我注意到他老人家回来后的两周内非常沉默。有一天,他突然对我 说:"他们的人民生活得真好呀!"因为父亲的声调里充满了痛苦,使我不由得朝 他望去。老人的眼里含有一种深深的歉疚和疑问。是在责备自己没有给中国人民带 来同样的幸福生活,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为了这个目标,工作的如此辛苦,还是没 有达到目的。此后,父亲工作得更加辛苦,直到病逝在医院的最后一息,我想邓小平伯伯第一次访问美国后也会有同样的感触。因为"文革"以前,共产党的干部很 少出国。他们对西方社会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二十世纪初,他们"勤工俭学"的年 代。那时候,欧洲工人生活的确很苦,而且没有保障。他们不明白那只是资本主义 的初期阶段。在市场经济完整化以后,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才可能提高到今天的水准 ,社会主义才能名副其实。如今,西欧实现的才是马克思当年预见的社会。中国、 苏联和东欧国家,想跳跃社会的发展阶段,实际是欲速则不达,痛苦万分。
遇罗克写的"出身论",曾经给予我的思想解 放很大启发。对于他因此而遭杀害,至今使我感到非常的悲痛。
根据"中央文革小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支持或打击着北京中学生的三个不同的派别。致使他们此起彼伏,你上我下,自相残杀,全国的各种地方派别和派 仗的情况,大同小异,可谓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挑动群众斗群众",利用这 些力量揪出了"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以后,三派学生都完成了其"历史使 命",1968年伟大统帅的一声令下,所有的中学生结束了派仗,统统开赴农村
无论毛泽东当年把这批十几岁的娃娃赶到乡下去的目的是甚么,这几十万知识 青年是在中国的黑、黄、红、白土地上开始成人的。大多数学生带革命的热情和决 心,打算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改变农村的"一穷二白"面貌。结果,他们 没有力量改变穷苦的乡村和农民,自己却扎扎实实地被改变了,同农民一起度过的 艰辛岁月,使他们每一个人从群众运动的云端落回到地面,第一次开始思索人生与 人世的真实含义。
我和另外的四个同学选择在河南辉县插队,背靠太行山,面对一望无际的华北 大平原,开始了农民的生活,每天,顶繁星上工,披夜露回家,吃自己煮得夹生或 烧焦的饭,点着小油灯读几行孟得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冬闲时,扒火车(没钱 买票,偷坐车)回北京,看望别的地方农村回来的知识青年朋友,讨论会、辩论会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农村为什么这么穷?""大寨是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现实阶级应该怎么划分?"文学、艺术、音乐、哲学,无奇不有,海阔天空,这时社会上犹如欧洲的中世纪(The Middle Age)一片黑 暗,但是这些知识青年的地下讨论会,和被现代人称为"地下沙龙"的自发性文学 艺术的学习和创作,犹如一线曙光,穿透"文革"初期对毛泽东的宗教式崇拜,开始了思想启蒙的征程,69年我开始意识到,为了现代化,中国必须发展资本主义 ,但是,这种想法与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想法相距太远,在大型的讨论场合,只好用 近似哲学推理的方式隐晦的表达。同知心的朋友谈起,也被扣上一顶托洛茨基的帽子,我只好回到文学、艺术的人性解放题目中去。
从农村回来的学生们,开始打破了"派仗"时期的界限,也打破了"文革"以 前由于家庭出身不同而造成的隔阂,所有的人都是大自然的儿女,都是农民的孩子 一个锅里的小米粥把大家"煮"到一起去了.甚么"黑五类"、"黑帮"子女, 统统被扔进历史的拉圾堆。想当初,《人民日报》天天叫喊"革命大联合"从来无人理睬。此时,共同的理想破灭共同的日晒雨淋,希望和失望的折磨,恋爱和失恋 的痛苦,着着实实地把这批青年人连在一起,这种从思想到群体行为的进化,给文 革之后的改革、开放,做好了准备。
河南医学院读书。据说,我在江青的黑名单 上,北京方面又发难下来。"文革"十年里,我始终坚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黑材料"被人又厚厚的攒了一大堆。被抓的时候,我正在新乡市人民医院 里实习。押解我回郑州的路上过黄河,我看到黄河的水少、沙多,很是难过。心想 ,不知我们苦难的中华民族,何时才能清除这些淤积的泥沙,痛痛快快地流向世界的大海。
我知道自己这次是很难活出狱了。索性在提审的时候,和预审员展开大辩论, 我的预审员是一个很正直的老头,名叫张子冉,看得出他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这 时已经感到了"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因此,每次辩论他都输给我。有一次他气得 拍桌子大喊:"到底是我审你,还是你审我!"我实在忍不住笑起来,逗他:"我 真的不知道咱俩,谁该审谁。"四人帮"倒台后,我平反出狱。张老头到我父亲那 里"告状",说:"你那傻妞脾气真赖,进了监狱还大吵大闹,继续给自己增加黑材料。我想护她,都护不过来。"
回想当时我脑子里经常浮现的是"抗日"英雄吉鸿昌烈士的形象和他那句诗"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我还以为自己已经和"十七年的教育"Bye-By e了呢,连我出身的阶级都反掉了,马克思的毛病也找出来了,还不够彻底吗?谁 知,在认知、意识层次里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强大,童年被印下的英雄主义,至今在 我潜意识的原始情感层次里,怕是永远也不会消失了。
大联合,打下来的天下,留有封建时代农民坐江山的 味道,却是冠上了西方思想的帽子--马克思主义。这种东、西方文化的揉合,以 及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导演了中国近代史的所有的悲剧和喜剧。在"文化大革命" 的"全民运动"中,把这对矛盾推到了极端。粉碎了不实际的理想终于走上了现代 化的道路。
今天,我的"老三届"的伙伴已经是四、五十岁进入不惑之年的成年人。他们有的在中国的党、政、军的机关里任要职,有的成为巨型财团的总裁,有的是海外 的学者或巨富,有的成为挑大梁的新闻记者,成为校长、教授、老师,有的在最基 层是普通的劳动者。但是,无论他们的职位高、低、人穷、人富,无论他们是在城 市、乡村,还是远在大洋彼岸,这一代人,仍然具有基本的同感与共识
有的人还在担心,生怕这个在60年代震荡过中国的群体,有一天还会掀起更 大的风暴。其实,作为个体的心理形成,接受环境影响的关键时期(Crucia l Periord)是人的一到十岁。"老三届"这段年龄,恰恰赶上了"新中 国"成立以后,那段最平静、美好、充满了向上和建设精神的日子。在这个年代长 大的孩子,无论此后他们经历了何种动荡与苦难,他们的认知、情感的基础,依然 根植在建设性的土壤里。相反,最令人应该忧虑的是"文革"时出生的孩子们。他 们的关键成长时间,是中国充满了扭曲、混乱、是非颠倒、尔虞我诈的年代。这些 破坏性因素,渗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爆发在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里,"六· 四"以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兴奋跳跃的多是30岁以下,4 5岁以上的人们。偏偏只有"老三届"结结实实地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他们从自 己的经历中明白了,中国要想走向真正的自由民主,最重要的是安定地发展。一 次"文革"的教训还不够嘛?人要流多少次血才能学会这个简单的真理呢?真正的 民主制度不是用流血换来的。民主社会的现实基础,只能建立在一个数目庞大的,有良好教育水准的中产阶级之上,要想造就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唯一的路是稳定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悲剧恰恰在于:人们梦想在 贫穷和无知的土壤里,种植民主之果。苏联正是还想做一个"民主政体"的跨越, 才弄得国破人亡,流离失所。二百年来中国人民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不会容忍任何人,拿十二亿人的身家性命再做一次实验了。
当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新中国的儿女--老三届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和 大家一样,我也在辛勤地努力。为了避免"文革"式的社会大灾难重演,为了使亿 万受过伤害的心灵得到医治,我正在帮助中国建设一个自己特有的精神卫生系统。 为此,成立了威灵基金会-WorldLink Fundation,给中、美 两国的心理工作者架一座交流、互助的桥梁。另外,计划写一本书。把我们这一代 人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让世人对五十年来的中国,对我们,有一个更深刻地了解 和理解。也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和新中国一同经历了苦难,而 成长起来的。
中国,即将在我们手里成为世界上最富足、强盛、和平的伟大国度。
1997.3.8 费城
原载《世界日报》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7/11/09”重发)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七绝
071109
苏州仲夏风情
天公调度木樨蒸,男女逢缘午夜情。
踏月徘徊花满路,三伏热爱鼓香清。

木樨蒸:形容桂花开放在水乡时的暑热盛夏情景:香气、水气、人气、天气合一的境界,还有可以吃的炒“木樨肉”。我非江南人,童年时家中长辈的朋友均以江南人为多,人人都喜欢拿自己家乡的土特产孝敬朋友,...大人们舒情道爱,我吃桂花糖!那年代没有“文化革命、阶级斗争”,有的是人间一片的和睦、友爱!不知不觉中我也慢慢地好象变成了江南人的一分子,吃了江南叔叔阿姨的糖果,一直甜到今天,...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蝶恋花
观文竹的博客照片
061109
汇聚明清和朦淡,立体交虚,易变存异幻。
翠鸟叼鱼镜头闪,荷蓬戏雨调皮惯。

拓展多维层次漫,弄假盈真,七彩其中间。
静态扬声能呼唤,动移分解留慨叹!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甲子回忆
011009
手足互斗乾坤乱,兄弟相残战火燃!
反目成仇多怒怨,疏离华夏叹悲怜。

开光大典排名次,忠义厅堂戒备严。
文武要员皆受罪,苍桑风雨六十年。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七律
041109
基因密码要“中庸”,孔孟遗风“礼运”同!
“官府”强权施政策!平民不许问蛇龙!

工人博海寻真理:九品师爷尽富翁!
退伍兵哥追旧债,农民大姐逮毛虫!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悼念钱学森先生
五绝二首
031109
1
凝聚人间恨,燃烧地狱仇。
均衡邪与正,释放苦中囚。
2
一种真机巧,万民假计谋。
聪明寻颠倒,智慧毁地球。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西江月
骊歌
031109
诗句博通今古,文章结构均匀。来仪丹凤舞彩云,鼓动江南律韵。
词语含藏典故,对联上下传神。移腔换调弄筝琴,承继中华古训!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七律
031109
咏菊
秋花不是池中物,盆景简直困自然。
处处红黄欺紫绿,枝枝淡素黯凄怜。

秦风萧褪文明史,苛政要逼怒火燃。
帝制共和盈苦斗,全民悟顿过新年!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郁金香芳芳 - 郁金香芳芳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七律
311009
同学的故居
新舍洋楼欺老宅,时光倒流载参差。
千般无奈留嗟叹!斑锈残梁上特辑。

一水一山曾甫育,同乡同姓算相依。
祖居命运卜分晓?后裔前途莫痛泣。
(粤语音韵:九声五十九韵)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301009
七律
1
徽墨无言能讲话,描文绘字载源流。
草书楷体呈神气,凤舞龙飞竞自由。
2
宣纸留情传道义,承文启意记春秋。
呼长叹短存根据,大小编张各自留。
3
毛笔作茅穿陋弊,文章为盾褪煎熬。
诉说人海不平事,描绘娑婆正义求。
4
端砚含情通水性,顽石有意献需求。
宜浓宜淡均需要,就浅研深任自由。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看祖家足球队比赛

作者凡人:七绝
绿茵场畔大旗摇,呐喊声嘶震九霄。
铁不成钢中国队,江东父老恨迢迢。

VS
Dingo 09
291009
(献给培英母校的英语老师吴怀:一位50年代的中国国际级足球裁判、教练,文革中死于非命的受害者!)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1*
长传短吊顶头摇,后卫前锋左右瞄;
基本功夫不过硬!球场观众一于挑。
2
中锋右卫二人传,倒挂金钩乱阵缠。
集体运行谈布置,单刀直入靠机缘。
3
长短角球逢造化,阵容变幻换时空。
弄虚作假“谋得利”,欺诈行为“荷尔蒙”。
4
四三三四求攻守,三四四三密运球。
走位穿梭增便巧,个人集体用计谋。

*只是挑出短处;不是粤语粗口那个切音“挑”的意思!不得误会!!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贺博友家中被盗
291009
五绝
盛世多盗匪,繁荣欠太平;
基因争腐败,孔孟献邪情。*

*(南华经节选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庚桑子曰:“小子來!夫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於罔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稱揚哉!是其於辯也,將妄鑿垣牆而殖蓬蒿也。簡髮而櫛,數米而炊,竊竊乎又何足以濟世哉!舉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之數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杯。吾語女: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七律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有感而悼念林福祥
300607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重温广州三元里抗英及林福祥的故事,有感而作。

作者:唐焕之先生
风云突变涌珠江,义勇挥戈为国殇。可惜雄谋成纸废,长怜烈魄返家茫。
抗英犹记三元里,光复未忘林福祥。今日神州才雪耻,十年回归九龙强。

VS
Dingo09
291009
七律
狮头怪兽飘洋海,鬼佬夷人弄火枪。古老中华迎挑战,官家民众欠商量。
“三元里”响驱英炮,“平海营”围侵略狂。只恨天公欺解困,长哀历史祭苍桑。

附林福祥简介:
  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行占领了香港岛。同年6月10日,进攻广州的英军被广东人民打败,全军撤退至香港海面的第三天,时任“平海营”管带的平英团战将林福祥,提议率领“平海营”水勇当先锋,用平英团义勇做后盾,乘胜进军收复香港岛,雪洗国耻。
  从鸦片战争的史料挖掘出并经当地民众提供的情况证实:林福祥是中国最先提出要收复被英军强占的香港岛的第一人。
  林福祥,字亮予,号季薇(1814-1864),原籍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大涌镇安塘村,出生于澳门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广读诗文,喜谈兵略。但因屡试不中,曾作《试场失意放歌》,以宣泄胸中抑郁。
  他生长于澳门,对葡萄牙、英国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入毒品鸦片、侵占我国领土和资源的强盗行为十分愤慨,从小便立下了禁烟驱夷的决心,对坚决禁毒抗英的林则徐积极拥护。
  1841年,英国侵略军开始作出武装进攻广州的部署之时,林福祥为了实现“忠孝两全”,昼夜赶写《武装保卫广州的战守方略》,然后携带着年逾七旬的老母亲,专程从澳门回到省城。他首先求见广州知府余保纯,陈述武装保卫广州的方略;但其方略未被采纳。
  后林福祥获得机会,出任“管带”,奉命招募水勇,组成“平海营”。林福祥很快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招募到善泅而又武艺高、有胆色的壮汉572名,配备好战船16艘,领了足够的枪、炮,经过短期军事训练,立即投入武装保卫广州的战斗。
  在英军侵略广州期间,林福祥率水勇配合三元里103乡义勇反攻,同英军争夺城北高地四方炮台。林福祥亲自开炮轰击炮台,压住英军的火力,掩护义勇冲杀。这次虽未有攻下四方炮台,但打乱了英军当天的攻城计划,打死打伤70名英军官兵。接着林福祥率“平海营”加盟广东三元里平英团,并成为战将。数万名义勇、水勇,与连夜赶来参战的10多万名珠三角各地的义勇,把敌军司令部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正待天明全歼敌人,却被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替侵略军解围,软硬兼施驱散抗战民众,使英军死里逃生。
  6月8日,英国侵略者全军4000多人及大小舰船撤退到香港。
  8月10日,英军倾巢出动,北犯福建、浙江。此时,林福祥派出潜入港岛的侦探了解到:朴鼎查、巴加率的精兵舰船都已东进,钱粮辎重,都屯在香港,留守香港的英兵只有三几百人,又都是羸弱之卒,且又无兵头统领,只留一名管理民情兼理钱粮的官员监守。若果此时出兵收复香港,烧其积聚,则英军将不战自溃了。
  清廷广东当局没有采纳林福祥的意见,更没有同意他率水勇、义勇收复香港,使他报国无门。
  1861年12月,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林福祥在杭州被太平军俘虏,受到礼遇后投诚,但投诚10多天后,林不愿留在太平军军营,欲回原籍发展,被太平军放走。
  林福祥的这段经历引起清廷的不满,认为他“与夷人结怨,对朝廷不忠”。
  当林福祥携带幼子离开上海回粤途经衢州时,被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捕获,1864年3月被杀,时年50岁。这位中国第一个多次请求带水勇、义勇收复香港岛的人,壮志未酬身先死。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6 “28/10~?/?/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15/11/09”重发)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作者:南英风 先生
七律《手机》
2009-11-14
曾拥风光有几人?今朝已觉不稀珍。
磁波瞬接千山外,信息遥传万里滨。
难悟功能多变幻,休迷款式总推新。
纵然时怨铃声扰,依旧天天伴我身。

VS
Dingo 09
非常感谢博友 南英风 先生,每一次浏览他的博克,都被他的文句感染,什么普普通通、最平常不过的题目到了他的手上,经过了他的脑子转化以后;加以吟哦,便神气活现地被呈现出来。透露出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魅力!惹人遐思共鸣!

七律
咏手机通讯之母
海蒂·拉玛小姐(Hedy Lamarr)
151109
沧海横流记异人,聪明美艳聚其身。
离奇故事欺天下,光照凡间实事陈。
搅揽波频如天使!扬传声道济人群。
十方世界铃音响,释放心灵处处闻。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手机通讯之母:
 海蒂·拉玛小姐,(Hedy Lamarr,1913年11月9日生于奥地利 - 2000年1月19日),好莱坞女星,展布频谱技术的共同发明人,前纳粹军火商妻子,犹太血统。世界第一位裸体女星。美国演员
Frequency-hopping spread-spectrum invention
Avant garde composer George Antheil, a son of German immigrants and neighbor of Lamarr, had experimented with automated control of mus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his music for Ballet Mecanique, originally written for Fernand Léger's 1924 abstract film. This score involved multiple player pianos playing simultaneously.
Together, Antheil and Lamarr submitted the idea of a secret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June 1941. On August 11, 1942, U.S. Patent 2,292,387 was granted to Antheil and "Hedy Kiesler Markey", Lamarr's married name at the time. This early version of frequency hopping used a piano roll to change between 88 frequencies and was intended to make radio-guided torpedoes harder for enemies to detect or jam.
The idea was ahead of its time, and not feasible owing to the state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in 1942. It was not implemented in the USA until 1962, when it was used by U.S. military ships during a blockade of Cuba after the patent had expired. Perhaps owing to this lag in development, the patent was little-known until 1997, whe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gave Lamarr an award for this contribution. In 1998, Ottawa wireless technology developer Wi-LAN, Inc. "acquired a 49 percent claim to the patent from Lamarr for an undisclosed amount of stock" (Eliza Schmidkunz, Inside GNSS); Antheil had died in 1959.
Lamarr's and Antheil's frequency-hopping idea serves as a basis for modern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COFDM used in Wi-Fi network connections and CDMA used in some cordless and wireless telephones. Similar patents had been granted to others earlier, such as in Germany in 1935 to Telefunken engineers Paul Kotowski and Kurt Dannehl who also received U.S. Patent 2,158,662 and U.S. Patent 2,211,132 in 1939 and 1940. Blackwell, Martin and Vernam's Secrecy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from 1920 (1598673) does seem to lay the communications groundwork for Kiesler and Antheil's patent which employed the techniques in the autonomous control of torpedoes.
Lamarr wanted to join the ion=edit&redlink=1">National Inventors Council, but she was told that she could better help the war effort by using her celebrity status to sell War Bonds. She once raised $7,000,000 at just one event.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七律:虞美人咏唱)

作者:彩雲鳳
七律·項羽故里幽思

掩卷更深夜未央, 留名史记霸王苍。
招亲金鼎震天下, 遗憾乌江痛断肠。

汉史纵留千古恨, 楚歌已忘一江惶。
而今骆马湖山美, 阅尽英雄故里昌。

VS
Dingo 09
七律
难觅霸王马上枪,唯观历史记苍桑。
英雄气短多遗憾,烈女情长义气量。

历代文人嘲骚客,留歌寄语继兴亡。
今宵凤舞呈祥透,它岁龙飞送瑞祥。
     
七絕·虞姬故里情(新韻)
作者:彩雲鳳
汉史千秋写兴亡,悲歌一曲唱乌江。
沭阳十里虞姬美,何日龙飞见瑞祥。

*江蘇沭陽縣顏集鄉是虞姬故里。如今該処遍地虞美人,甚是美麗。

VS
Dingo 09
七律 
咏虞美人
片片花红皆血染,歌歌咏颂送凄伤。
沭阳地界虞姬笑,再世蝴蝶戏双双。

腰细身长灵气旺,鹅黄粉紫绿衣装。
风狂雨暴不曾怕,点辍人间似天堂。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作者:江郎财尽
七绝
121109
浔阳楼
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流徙醉歌呼,
琵琶泪落青衫湿,大江楼下白浪图。
VS
Dingo 09
121109
文载黄巢毒丈夫,存留史记啖人俘。1
宋江“六六连八九”2,千古浔阳夜夜哭。

 参考资料
1 “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
2 《水浒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宋江的绝命词念奴娇原句:“六六连八九”,一共是一百零八位好汉!

作者:宋江《念奴娇·天南地北》内容: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读愣严经第六章
...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七律
111109
芒尖马麦戏佛陀,苦痛消亡叹奈何!1
五大逆行呈混沌,十方三世就蹉跎!2

比丘前世多邪债,棼志轮回救娑婆。3
纵使一心偿旧业,终归因果要中和。4

1:佛陀在人间受到的报应,所幸的是他知道原因。
2:除了“地、水、火、风”之外,加上“空虚”就是五大;于宇宙间的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的轮回,就是3x4=4x3!
3:棼志即是篦婆尸时代的佛祖原身,五百罗汉就是当年棼志教的500童子。
4:灵魂就是在循环中同时共正邪!由此可见孔夫子的一套根本未入流!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作者:江郎财尽
七律
浦江两岸
2009-11-08
曾经一屋换眠床,三十东西共沐香。
金茂明珠双映照,外滩淮海各名扬。

江舟邀月霓灯里,过客回眸旧舞场。
夜入城隍秋已老,蟹螯黄酒有情郎。

VS
作者:Dingo 09
091109
七律
外滩一水载苍桑,淮海歌厅日夜忙。
爵士音传陈色彩,丽池总会夜来香。

繁华梦里休生死,纸醉金迷暴野狂。
新旧风情皆幻相,明珠金茂互彷徨。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作者:峨眉山人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哀郭沫若先生
开口咏凤惊世篇(1),灵均高颂气冲天(2)。
先生迟暮胆何怯,舟逐洪波戏谪仙(3)。

作者峨眉山人于:121109 的更改

开口凤凰惊世篇(1),灵均一颂士三千(2)。
暮年风雨心何似,奏管无端拽谪仙。

注:
(1)指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
(2)郭沫若影响最大的剧作是《屈原》。剧中屈原的一段独白《雷电颂》,慷慨悲壮,震撼人心。 
(3)指郭沫若写于1968年2月14日的《水调歌头·登釆石矶太白楼》
(副题为“追忆1964年5月5日游采石矶感兴”)。
该词照录如下:久慕燃犀渚, 来上青莲楼。日照长江如血, 千里豁明眸。洲畔渔人布罶, 正是鲥鱼时节, 我欲泛中流。借问李夫子∶愿否与同舟?  
君打桨, 我操舵, 同放讴。有兴何须美酒, 何用月当头?《水调歌头·游泳》, 畅好迎风诵去, 传遍亚非欧。宇宙红旗展, 胜似大鹏游。

VS
Dingo 09
091109
(郭君他:)
泼墨涂鸦几十年,弘扬内斗舞翩迁;
墙头芦草依风倒,根底基层受苦煎。

作者:丹枫草堂
泼墨涂鸦几十年,神州显赫舞翩迁;
墙头芦草依风倒,朋辈回眸嗤鼻煎。 
博克编辑(中文学习园地:7 “09/11~?/?/09”) - Dingo09 - dingo09@yeah 的博客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往事追忆我跟锦哥学跳查查之9 山顶明德医院(一)

往事追忆

我跟锦哥学跳查查之9

山顶明德医院(一)

那年参加完受锦哥邀请的舞会后,当日的情景时时在我的心中泛起了许许多多的涟漪,不消说二乔那朵含苞欲放的鲜花,单就是和傅先生谈及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时常在萦怀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想起以前在家时,家父经曾常提及有关于银行负责押汇清关等工作,尤其是在韩战爆发的那几年,家父经常在深夜才由黄埔港回到家中。我本能地觉得我自己适合于出入口这方面的工作。于是乎我开始主动地留意这方面的知识和资料。
…小小的玉石加工厂的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单调沉闷,有一天我在新买的南华早报上看到一则山顶明德医院雇娉助理男护士的广告,我依广告的要求写了应征信,见过当时的院长玛丽夫人后,十分幸运的我成功地得到了这份工作。院长吩咐她的秘书打了一封英文信介绍我去见洋务工会的负责人,并解释道我必须是工会会员我才能在医院工作。我当时心里觉得非常非常奇怪,我坦率地向院长解释道:我不愿意加入那些政治团体,仁慈的玛丽夫人非常耐心地向我解释说:院方和雇员之间发生的任何纠纷,院方都是透过工会洽商解决,而不会直接与雇员交涉;劳方和资方的代表律师们透过香港法律的明文条例解决平息任何的争端、矛盾、冲突。她还例举护士有护士的工会,司机有司机的工会,医生又有医生的工会,连她自己都有他们高级雇员的协会或者工会云云。她还说这些的团体设施其功能就是保障了整个医院象一部大的机器那样能保持正常运作,而每个工会团体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部分,医生、院长、护士、杂工都是这部大机器里的小小螺丝。玛丽夫人的一席话:听得我楞呆了,我久久沉思的样子惹得院长和她的秘书发出会心善良的微笑。糊里糊涂的我问玛丽夫人这是不是叫资本主义?夫人认真地点点头说:应该是的,至少她认为如此!一个社会的公民成员经过这样的组合分解、分解组合,社会就可以比较公平地分享权力和责任,以及劳动成果(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观)!
我马上想起我在中国的时候理解的资本主义就是一头吃尽劳动人民血肉的怪兽,工会和劳动人民的党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才能得到幸福日子!如今看来,事情并不象我过去受的教育那样说的,究竟是我犯了糊涂,还是别人犯了糊涂?还是有人故意篡改了所谓主义的定义,由或者是挂羊头卖狗肉?拿那些旧本子在欺骗新人类?…非常幸运的我终于在1980年的春天于旺角的一间书店里在爱立.佛罗姆的哲学书籍“爱的艺术”上找到了玛丽夫人其理论的印证:“今天的资本主义的定义就是社会被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出卖劳动力的一群;另一部分是购买劳动力的一群。两群人之间的一切交易完全是通过律师、专家解决,政府、警察就是为了保护这些人们。”
到山顶明德医院见工,正是我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捩点。玛丽夫人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有时我在职工饭堂用膳时遇上玛丽夫人,她总是邀请我和她一起用餐,夫人还带来一些书,例如“公司权利和社会责任”、“不完美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黄昏”等等吉拉斯的作品。夫人还对我说:资本主义也有童年,也有其丑恶的一面,可是人们籍着上帝的慈爱为蓝本和宏图,资本主义也会慢慢地变得接近完美。玛丽夫人还说资本主义也会消亡,将来的社会叫什么社会?是不是叫共——产——主——义或者其他只有上帝才知道!我们都笑了起来。

山顶明德医院(二)



玛丽夫人借给我的那些书并不容易看得懂,往往为了一小段的文字我要花费大量时间查字典,尤其是那些英语的成语和比喻。“在《不完美的社会》一书中,吉拉斯这样描述事实:一个旧贵族留下的大别墅里,热闹的晚宴如常进行。这是一次党政要人的聚会,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吉拉斯躲在幽暗的角落里,浑身发冷。他看到,革命前为贵族当待者的老人,眼下正在为他的同僚们当待者;革命前为贵族拉货或站岗的青年,仍然在风雪中饥饿地哆嗦。唯一不同的是,别墅的主人换了新面孔。那么,胜利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夜晚,吉拉斯彻夜未眠。他没有惊扰家人,独自在屋里踱了一晚上的步。然后,果决而平静地做出了决定。这是一条不归路。不仅意味着要放弃高位,公开表示自己的批判,更意味着将会与曾经携手并肩奋斗的同志、曾经一起坚守理想入死出生的战友们分道扬镳。”
“由于一系列批评的出现、赞美资本主义文章的发表后,吉拉斯被剥夺了一切职务,三度入狱。他被同僚和民众指责为革命的罪人。吉拉斯选择了一条走向地狱之路,用责任、同情和大义担当着。”…

玛丽夫人知道我的难处后,夫人鼓励我继续慢慢地看,并且向我介绍了美国领事馆的图书馆里头还可以借到其他的有趣书籍。于是我依地址找到那间图书馆,并且申请被通过后成为那里的会员。我非常意外地发现,原来该图书馆竟然还有中文藏书,承印该等中文书籍的香港公司是“张辉记”;更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两年后在一位朋友的婚礼上,竟然碰到了“张辉记”的老板嫁女。

1995年4月20日吉拉斯病逝后的消息由欧洲传到澳洲,在一个南半球寒冷的早上,当我经过了每天我都会乘车途经的悉尼南斯拉夫大使馆,这天使馆门前已经摆满颜色不同、花种有别、大小不一的花束和卡片,一对摆设在吉拉斯遗照前的白蜡烛光在寒冷的风雨中不安地摇曳着,蜡烛流着泪、吊唁的各色各国各人种各自流着各自的眼泪:前纳碎分子、前苏联秘密警察、那些由别人推扶着的,坐在轮椅上曾为人类自由而受尽了酷刑东欧人士齐齐来到南斯拉夫大使馆前,所有的人都向这位“叛徒”致以最后的敬意!那光景就象一群曾做错事的孩子们来到圣殿前做着自我良心责备的朝圣者,… 第二天我将我的那把火红的玫瑰也放在花山上,一位高贵优雅东欧女士问我是不是中国人? 我点点头无语,那位女士欣然一笑地说:你至少是一位东方怪人 / YOU ARE AN ORIENTAL ECCENTRIC PERSON !也许吧,…
我在当日手持明德医院的介绍信依地址来到了香港洋务工会在中环租庇利街萬安商業大廈的写字楼;说明来意以后,照拂我的朱先生热情地欢迎我加入工会,他详细地问清楚我有关院方为我购买劳工保险、检查身体、工薪年假等等的待遇后,他说他将会将我的会员证寄到医院由我自行拿取或者到医院的洋务工会负责人处领取,结果在我正式上班的那一天在医院的接待处拿到了一张编号81的香港洋务工会会员证,里面夹带的一张小纸条上面的名字就是工会在医院负责人的姓名。
医院里管理宿舍的经理詹将我带到我的新宿舍,新宿舍和明德医院大手术室的建筑物是连在一起的,方便半夜里有急症时出入抢救病患者。我进了我的新宿舍后将双层的窗子推开一看,香港仔海面的景色尽收眼底,沿加多列山山势而建筑的庄园、别墅稀疏间落,向海洋一面的加多列山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林衣和风貌。谢过经理詹后我就到人事部报到。娇滴滴的洋女接待员在她的文件夹中抽出了我的文件,上面的时间地点安排已经清楚了然,这时候我才知道大手术室的护士长叫贝斯小姐/MISS BESSIE,…

下面是回归后被更名的香港明德國際醫院和洋务工会简介

1997年香港回归后被更名的香港明德國際醫院(Matilda International Hospital / 明德醫院)是香港一所私立醫院,位於香港島太平山,主要為該區的富有人士提供醫療服務。醫院由香港英籍商人Granville Sharp興建,為紀念其亡妻Matilda Lincolne,因此將醫院命名為「Matilda Hospital」。醫院於1907年1月27日正式啟用,收容第一批病人。醫院的病房為酒店式設計,設有102張病床。醫院分為普通內外科、兒科、產科及身體檢查等部門。醫院受香港法例第1035章《明德醫院條例》規管。醫院自1975年起,每年11月均會舉行著名的明德醫院慈善抬轎比賽。

香港洋务工会成立89年来,现在有会员两万多人,该会一直在团结员工、维护员工的合理权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回归后该会积极带领员工支持特首依法施政,为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赢得了员工的信赖。

山顶明德医院(三)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新的挑战,新的适应。负责调教我的手术室护士长原来是个上海妈妈和英国爸爸的混血结晶品,MISS BESSIE兼具了两种人中的优良特点:比起一般的英国姑娘,BESSIE显得随和;比起一般的华人姑娘,BESSIE显得优雅大方。…
依照我和明德医院互相签订的合同:在我上班后的头两个星期分为第一个星期为培训期;第二个星期为实习期。护士长BESSIE一早已经在大手术室的客厅等我了,同她在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位洋先生,介绍过后我才知道洋先生PAUL是香港政府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 健康安全部部门被院方邀请来的安全官员,PAUL今天来到医院就是为了向我介绍有关工作安全守则的课程。PAUL非常详细地由负重的姿势、负重的重量到电的安全使用等等为我做了解释,以及要注意重点。年轻的PAUL在护士长面前显得特别精神、兴奋,我自然是最大的受惠者。
午饭后轮到BESSIE上场了,她认真地问我有没有听过Florence Nightingale / 佛伦斯.南丁格尔的事迹,我点点头说有,BESSIE听见了非常高兴,其实我童年的时候在广州看过中文的南丁格尔故事的连环图,后来在翠华英文夜校恰好也念过英文的THE LAMP OF LADY就是介绍Florence Nightingale在战场上救死扶伤的故事。
BESSIE告诉我她就是南丁格尔同校的师妹,我原来以为南丁格尔的故事不就是个故事罢了,想不到今天竟然活生生地站在那个传言中的人物的师妹面前,真是不可思议!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正是因为BESSIE和我都有了共同的语言内容,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忽然被拉近了许多,…BESSIE要求我能按照佛伦斯.南丁格尔的誓约那样在她的面前起誓:我欣然地答应了,以下便是当日我的誓约文句:

  Florence Nightingale’s Pledge (英文原版) :

  I solemnly pledge myself before God and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assembly, to pass my life in purity and to practice my profession faithfully. I will abstain from whatever is deleterious and mischievous, and will not take or knowingly administer any harmful drug.
I will do all in my power to maintain and elevate the standard of my profession, and will hold in confidence all personal matters committed to my keeping and all family affairs coming to my knowledge in the practice of my calling. With loyalty will I endeavor to aid the physician in his work, and devote myself to the welfare of those committed to my care.



Our lady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
我们的大师姐佛伦斯.南丁格尔

佛伦斯.南丁格尔的誓约 ( 中文版 )

“吾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行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凡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

(为了我当日的誓词,在这一段的章节里,请各位原谅我不能公开那些我曾服务过的病患者的真实姓名。)

BESSIE看到我挚诚恳切的态度,她告诉我她也要效仿南丁格尔那样终身不嫁,她还说她在明德医院的合约期满以后,她将会到印度服务云云,我在漂亮的混血儿BESSIE面前变得渺小、渺小、再渺小 …,我就是不能明白这些... ,这些香喷喷的“资产阶级”人物,她们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是在开玩笑?还是在编童话?Bessie向我强调到: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平固然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精神操守和忠诚,后来在医院和离开了医院以后生涯,当年的誓词时时警醒着我,…
接着下来的第二天,高级护士VIRGINIA负责教我使用手术室里的一切用电的器材;第三天由麻醉师RITCHARD教我如可测量氧气和麻醉气的容量和如何更换两种不同的气体;第四天由高级护士LILY介绍如何处理分别手术消毒包的英文代号和用途。
最后的一天BESSIE要求我在她的面前将我学到的新知识从复一遍,直到她满意为止。当我看到BESSIE满意的笑容时,我的内心非常非常的激动,那时分我想起了我失学的彷徨、无奈;想起了翻船后我被泡在冰冷漆黑的海水里挣扎逃生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光景;想起了与家人、同学、朋友疏离的无奈;种种难言的苦涩一起涌上来…,

…今日的我有何德何能?竞蒙苍天赐我一点生机?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替我买过保险吗?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替我检查过身体吗?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介绍过我参加工会吗?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替我指导过安全守则吗?没有!没有!!都没有!!!

山顶明德医院(四)

… 在那个我被自己这种悲喜交集的心情几乎弄得失仪而不能自控的时刻,我知道我那微小的失仪一定逃不过BESSIE那双灰蓝宝石一般的眼睛,幸好心如水晶那般清澈的BESSIE当时并没有任何表示,而这件微微有失礼仪的事情,以后却成了BESSIE和我之间友谊的开始。…
一周紧张而又充实的五个工作日过去了,卸下了男护士制服的我沿着加列山道漫步到了山顶缆车总站的老衬亭。香港人都爱说由老衬亭往下面看,看见的都是老衬(笨蛋),由山下往山顶看,看到的也都是老衬(笨蛋)。既然人人都是老衬,也不差了多我一个!
我打了电话给我的玉石加工厂的旧同事,谢谢他们为我破费践行。我也打了电话给真光的陈超仪同学报平安,那时他正已经在香港的西湾河经营一家邮递公司,替那些工作忙碌的人们投寄往中国的标准包裹。我简单地介绍了我的情况,并且邀请超仪有空来山顶探望我,他一口就答应了。
我将我的广东同学们以地区加以分别:西关同学的精巧世故,越秀区、东山区的同学成绩优秀,河南区的同学敦厚,唯独广州石室附近的同学特别聪明活泼生鬼!超仪、肥仔米和培英的肥仔津同学就是住在这里一带的,在培英求学的时候,有一个周末由白鹤洞码码头乘船回家的途中,他曾为我留下这样的上联:“岭顶鹰鸣酩酊兵丁停亭听”;可惜愚钝的我尝试对了将近50年,还是没有下文。 (万一肥仔津今天在真光网上看到小弟还没有对出下联,请多多包含!师弟我这厢有礼了!)我时时在想:是不是石室教堂的灵气也曾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他们的心灵里?
碰巧我沿回途路往医院宿舍走去的时候,正好碰到了玛丽夫人在溜狗,夫人诚意地邀请我在星期天和她一起到中环花园道的圣约翰教堂作主日崇拜,我一口就答应了!然而南丁格尔的故事却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佛伦斯.南丁格尔的简介如下

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1874年去世)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作过统计师。母亲芬妮(樊妮).史密斯.南丁格尔(1880年去世),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南丁格尔曾在巴黎大学就读,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受教育。不到10 岁时就能自如地用法语来写日记,维持有两年以上,而日记上的字,也写得十分整齐。日记的封面写着“拉.威.德.法兰斯.曼西纽”这在法语的意思是——夜莺的传记。夜莺,即南丁格尔的姓 Nightingale 的英语含义。 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她在当主妇、当文学家、当护士三者之中选择了当护士。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细;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1860年,南丁格尔用公众捐助的4400英镑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军队卫生保健、护士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她还提出公共卫生护理思想,认为要通过社区组织从事预防医学服务。她一生培训护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历史上其他的人们又是如何评论她的呢?大胡子老马和大师姐南丁格尔都是同时代的人,出于对南丁格尔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十分敬佩和感动的老马这角儿,在百多年前曾经这样地写道:“在当地找不到一个男人有足够的毅力去打破这套陈规陋习,能够根据情况的需要,不顾规章地去负责采取行动。只有一个人敢于这样做,那就是一个女人——南丁格尔小姐。她确信必须的物品都在仓库里,于是带领几个大胆的人,撬开了锁头,盗窃了女王陛下的仓库,并且向吓得呆若木鸡的军需官们声称:我终于有了我需要的一切。现在请你们把你们所看到的去告诉英国吧!全部责任由我来负!”这两篇充满了赞叹文句的通讯文稿,分别刊载在德国的《新奥得报》和美国的《纽约论坛报》,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我大师姐佛伦斯.南丁格尔这位伟大的女性。

这100多年来,由大师姐佛伦斯.南丁格尔到我服务的明德医院的护士长BESSIE,这些娇滴滴外族娇小姐们,她们都承前启后的自动献身为解除人类的痛苦而努力,而我的那些同文同种的同胞们却在人间的痛苦中互相倾扎,…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吗?不是“老子反动儿混蛋”吗?偏偏就是这些所谓出身不好的黑漆类女儿家做出了最光明的壮举,点亮了黑暗的世界。我不曾在马克思的原著上找到过“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出处和原句!我应该向我的同辈们低头忏悔,低头忏悔 …,
为什么中西文化、文明在同是人类的身上竟然有着如此巨大不同的回响?我很想知道!我和锦哥之所以投奔怒海,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受别人的愚弄和控制,可是眼前的这些“资产阶级”的孝女玄孙们她们又是被什么所驱使?操纵?我不能明白!不能明白!!


虞美人

立春遍地梅花托,朵朵蓓蕾觉。

佛伦斯.南丁格尔的誓约 ( 中文版 )

“吾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行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凡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

(为了我当日的誓词,在这一段的章节里,请各位原谅我不能公开那些我曾服务过的病患者的真实姓名。)

BESSIE看到我挚诚恳切的态度,她告诉我她也要效仿南丁格尔那样终身不嫁,她还说她在明德医院的合约期满以后,她将会到印度服务云云,我在漂亮的混血儿BESSIE面前变得渺小、渺小、再渺小 …,我就是不能明白这些... ,这些香喷喷的“资产阶级”人物,她们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是在开玩笑?还是在编童话?Bessie向我强调到: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平固然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精神操守和忠诚,后来在医院和离开了医院以后生涯,当年的誓词时时警醒着我,…
接着下来的第二天,高级护士VIRGINIA负责教我使用手术室里的一切用电的器材;第三天由麻醉师RITCHARD教我如可测量氧气和麻醉气的容量和如何更换两种不同的气体;第四天由高级护士LILY介绍如何处理分别手术消毒包的英文代号和用途。
最后的一天BESSIE要求我在她的面前将我学到的新知识从复一遍,直到她满意为止。当我看到BESSIE满意的笑容时,我的内心非常非常的激动,那时分我想起了我失学的彷徨、无奈;想起了翻船后我被泡在冰冷漆黑的海水里挣扎逃生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光景;想起了与家人、同学、朋友疏离的无奈;种种难言的苦涩一起涌上来…,

…今日的我有何德何能?竞蒙苍天赐我一点生机?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替我买过保险吗?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替我检查过身体吗?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介绍过我参加工会吗?我上山下乡那一年,有人替我指导过安全守则吗?没有!没有!!都没有!!!

山顶明德医院(四)

… 在那个我被自己这种悲喜交集的心情几乎弄得失仪而不能自控的时刻,我知道我那微小的失仪一定逃不过BESSIE那双灰蓝宝石一般的眼睛,幸好心如水晶那般清澈的BESSIE当时并没有任何表示,而这件微微有失礼仪的事情,以后却成了BESSIE和我之间友谊的开始。…
一周紧张而又充实的五个工作日过去了,卸下了男护士制服的我沿着加列山道漫步到了山顶缆车总站的老衬亭。香港人都爱说由老衬亭往下面看,看见的都是老衬(笨蛋),由山下往山顶看,看到的也都是老衬(笨蛋)。既然人人都是老衬,也不差了多我一个!
我打了电话给我的玉石加工厂的旧同事,谢谢他们为我破费践行。我也打了电话给真光的陈超仪同学报平安,那时他正已经在香港的西湾河经营一家邮递公司,替那些工作忙碌的人们投寄往中国的标准包裹。我简单地介绍了我的情况,并且邀请超仪有空来山顶探望我,他一口就答应了。
我将我的广东同学们以地区加以分别:西关同学的精巧世故,越秀区、东山区的同学成绩优秀,河南区的同学敦厚,唯独广州石室附近的同学特别聪明活泼生鬼!超仪、肥仔米和培英的肥仔津同学就是住在这里一带的,在培英求学的时候,有一个周末由白鹤洞码码头乘船回家的途中,他曾为我留下这样的上联:“岭顶鹰鸣酩酊兵丁停亭听”;可惜愚钝的我尝试对了将近50年,还是没有下文。 (万一肥仔津今天在真光网上看到小弟还没有对出下联,请多多包含!师弟我这厢有礼了!)我时时在想:是不是石室教堂的灵气也曾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他们的心灵里?
碰巧我沿回途路往医院宿舍走去的时候,正好碰到了玛丽夫人在溜狗,夫人诚意地邀请我在星期天和她一起到中环花园道的圣约翰教堂作主日崇拜,我一口就答应了!然而南丁格尔的故事却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佛伦斯.南丁格尔的简介如下

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1874年去世)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作过统计师。母亲芬妮(樊妮).史密斯.南丁格尔(1880年去世),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南丁格尔曾在巴黎大学就读,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受教育。不到10 岁时就能自如地用法语来写日记,维持有两年以上,而日记上的字,也写得十分整齐。日记的封面写着“拉.威.德.法兰斯.曼西纽”这在法语的意思是——夜莺的传记。夜莺,即南丁格尔的姓 Nightingale 的英语含义。 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她在当主妇、当文学家、当护士三者之中选择了当护士。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细;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1860年,南丁格尔用公众捐助的4400英镑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军队卫生保健、护士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她还提出公共卫生护理思想,认为要通过社区组织从事预防医学服务。她一生培训护士1000多人。主要著作《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历史上其他的人们又是如何评论她的呢?大胡子老马和大师姐南丁格尔都是同时代的人,出于对南丁格尔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十分敬佩和感动的老马这角儿,在百多年前曾经这样地写道:“在当地找不到一个男人有足够的毅力去打破这套陈规陋习,能够根据情况的需要,不顾规章地去负责采取行动。只有一个人敢于这样做,那就是一个女人——南丁格尔小姐。她确信必须的物品都在仓库里,于是带领几个大胆的人,撬开了锁头,盗窃了女王陛下的仓库,并且向吓得呆若木鸡的军需官们声称:我终于有了我需要的一切。现在请你们把你们所看到的去告诉英国吧!全部责任由我来负!”这两篇充满了赞叹文句的通讯文稿,分别刊载在德国的《新奥得报》和美国的《纽约论坛报》,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我大师姐佛伦斯.南丁格尔这位伟大的女性。

这100多年来,由大师姐佛伦斯.南丁格尔到我服务的明德医院的护士长BESSIE,这些娇滴滴外族娇小姐们,她们都承前启后的自动献身为解除人类的痛苦而努力,而我的那些同文同种的同胞们却在人间的痛苦中互相倾扎,…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吗?不是“老子反动儿混蛋”吗?偏偏就是这些所谓出身不好的黑漆类女儿家做出了最光明的壮举,点亮了黑暗的世界。我不曾在马克思的原著上找到过“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出处和原句!我应该向我的同辈们低头忏悔,低头忏悔 …,
为什么中西文化、文明在同是人类的身上竟然有着如此巨大不同的回响?我很想知道!我和锦哥之所以投奔怒海,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受别人的愚弄和控制,可是眼前的这些“资产阶级”的孝女玄孙们她们又是被什么所驱使?操纵?我不能明白!不能明白!!


虞美人

立春遍地梅花托,朵朵蓓蕾觉。

夕阳尤是近黄昏,问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屏闪烁唏嘘句,写入当年去。

伊伊为我作证人,道尽红尘孽世纪真真。

往事追忆我跟锦哥学跳查查 之7 大富豪的圣母

往事追忆

我跟锦哥学跳查查 之7

大 富 豪 的 圣 母

1979秋季的一天早上,我在尖沙嘴加连威老道的写字楼忽然来了两位特别的客户,他们要求能见到我的拍档古月鸿先生,由于古月鸿正好到了法属东非,于是我代古月鸿招呼他们。我见到这一男一女的访客,两人都长得圆颅方顶、身体扎实的,和惯常上来定布料的客户无论在相貌、表情、眼神都大不一样,客套过后来者亮出名片,原来是大富豪的老板娘陈健心和她的拍档罗焯,他们是经法国文化协会介绍后亲自来找懂法文的古月雄的,而不是来定布料的。

他们正在筹备于尖东地区开办一家香港最高级的日式夜总会云云,因而需要罗致懂各种语言的人才,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道他们竟然如此神通广大找上门来,大家姐笑一笑后说,都是他们的师爷出的主意,后来我才知道在这一男一女的背后,有着一个智囊团,由这个智囊团专门为他们出某献策,大家姐这次亲自出马,可见他们的诚意,我答应了他们为此事一定转告给拍档听。两天后古月鸿一回写字楼听完我的话后,联系上大家姐后并安排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其实由我们的写字楼往大富豪并不远,走几步就到了。我们在大家姐的临时写字楼见了面,里面外面到处都灰尘扑脸,刺鼻的油漆味顶心顶肺,震耳欲聋的电锯声不绝,还混着噼噼啪啪石屎枪的枪声。 大家姐满脸头发都还沾着糠灰木屑,她一边豪爽地大声地吩咐着手下,一边高兴地请我们坐下来,因为懂法文的人脉资料都在古月鸿的肚子里,他们谈他们的;大家姐分咐他们的公关小姐(妈妈生)苏珊娜招呼我,苏珊娜个子不高,目光柔和,裹着一条铁锈红菘身的棉质连衣裙,一副圣女那样的模样。好像是圣象画中走出来后迷了路找不回原来出处的圣母,我心里好生奇怪,太不相称了。这个长相应该在教堂出现才对,却在夜总会中出现了,而且还是这里的妈妈生,这年头古里古怪的事真多着呢。

苏珊娜一口蜜糖加沙塘那样的声音又轻又暖的粤语令我猜想她应该不是本地人,好奇地一问才知道她是星加坡华人,她们的粤语带有浓厚的鼻音,往往爱把一只鸡说成一个鸡、又把一个人说成一只人,一个星期说成是一个拜,叫你听得一头雾水。客套话说过之后,苏珊娜说道:既然是老细的朋友,日后该多多捧场。

…正式开幕的那一天,香港城里的各方人物倾巢而出,大富豪门口的花牌重重叠叠排开一片鲜花丝带的海洋,穿着贴身订造旗袍的苏珊娜在其他高个的人流中显得像一头挺胸的狮头鹅,…握过手后, 圣女不见了,眼前开出了一朵风华吐艳的交际花,…

古月鸿因地利乘方便,到大富豪的次数渐渐多起来,那小子在舞娘中认识了一位叫当娜的小姐,有了温心老契以后,古月鸿白天忙在写字楼,晚上忙在夜总会。以后每次有客户由海外来香港,大富豪便变成了我们晚上的写字楼,白天是公司的女职员帮忙,晚上是舞小姐帮忙。

我笑阿鸿风流有魅力,阿鸿笑一笑对我一本正经地说:细佬,学野啦!千其晤好看不起舞小姐,开讲有话啦:三年老举;十年丞相,你听过没有?我自然无法体会到古月鸿的精神境界。

古月鸿的家因为文革被弄得家破人亡之后,阿鸿埋葬了父母,自己一个人游过大鹏湾时才16岁,在香港做出口生意的亲戚待他不薄,亲戚中的老一辈对阿鸿说:每年都有大量懂英文的应届学生流出工作市场,年纪太大再从头学英文一定是事倍功半,于是亲戚提议叫阿鸿学法文,阿鸿想想有道理,两年下来后,居然又有一定成绩。

正好在阿鸿20岁那年,法属的那路共和国到香港招娉磷矿工人,阿鸿瞒住了亲戚报名体检后合格,于是他只身到了那路共和国挖鸟粪,由于古月鸿已经能说一般的法文,工地的大鼻子就启用了阿鸿在写字楼帮忙,两年后合同满了,阿鸿又再签了两年新合同,4年过去后,他带着一批可观的薪金和一口流利的法文回到香港,依照大鼻子的介绍关照在香港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后来我和阿鸿遇上了以后,阿鸿和我注册了一家叫赛丝洋行的公司代理法国毛纺呢子绒料。

那天晚上合该有事,古月鸿的温心老契当娜身上的亲戚来了不能上班,苏珊娜连忙招呼其他小姐上台陪他,我每次都无意留心究竟是谁上过抬,一杯酒完了从来不喊第二杯,帐都算在公司开销上,那就是所谓的交际费。

这晚新来的小姐长发及腰,淡粉红的罩衣配衬了一条黑色的圆台裙,走过来的时候一双穿高跟鞋的脚显得特别大,我心里觉得奇怪,本来已经够高的她为什么还要穿高跟鞋?满脸脂粉的宝莲坐下来以后就盯着我的头,我摸摸头惹得她轻轻一笑,她悄悄地问我认不认得她?我摇摇头,但是宝莲的口音明显是西关一带的人家才有的口音,后来的对话中,很明显地宝莲掺有广州粤语才采用的字眼例如:反正等等,我依往常的习惯结账走人,宝莲笑一笑说:怪不得她的姐妹背后为我安了一个花号叫:青砖沙梨。宝莲请我留下联系电话,于是我将青砖沙梨的名片留给她。

两天后的上午,宝莲约我到写字楼旁边的翠亨村饮茶,卸下脂粉的宝莲显得清秀,日夜颠倒的生活在她的眼袋上留下明显的黑斑。

宝莲重复那句话:问我还认得她否?摇头无语的我又听见她问我是否有一个花号叫喇嘛?我说是的,我十分奇怪她又不是八中、又不是22中的校友又怎么可以知道我那喇嘛花号?

…直到后来宝莲说起1967年在广州文化公园溜冰场剿流氓的往事时我才想起曾和广州11中X旗公社同学联手行动的往事。确实地记忆起来有一位叫关晓玲的女孩,那黄毛丫头难道就是眼前的宝莲?宝莲说正是她,她还说那天晚上当她第一眼望到我,看到我头上的伤疤时她就相信她没有认错人,只是在舞厅说话不方便,到今天才约我出来见面云云。

原来宝莲文革后被发放到东莞插队,本来就是游泳好手的她约同了同队的另一位女知青泅水到了香港,…宝莲说她起初在香港的百乐门上班,后来一部分姐妹们跳槽到了大富豪于是她跟着也过来了,眼下她同另一位姐妹住在佐顿道的渡船街。宝莲问起我的情形,我便把下乡到番禺和偷渡到香港的前后对她说了;宝莲问起我现在的情形,于是我又向她简单介绍我的纺织品小买卖。我一直没有问过宝莲下海腰货的事,总之:各有前因莫羡人!

宝莲又问起我怎么认识苏珊娜和她老板的,于是我将古月鸿和法文的故事简单地介绍了一遍,宝莲接过话说:在香港地有钱、有料、有地位那该多好!

宝莲又问起我还记不记得他们学校的陈小虎?我说记得:因为我离开广州下乡前我还到过市一人民医院探望过那些文革武斗中被打成残废的派友。除了陈小虎之外,他们学校还有一位初中的同学在8.20 遭到伏击时被子弹穿过腰间,造成全身瘫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长满了褥疮等死,宝莲和我长时间各自低头无语,…

…后来终于还是宝莲先开口打断了沉默,她说她曾汇过款回广州托人捎给陈小虎他们,望着眼前的舞女宝莲我心里在想:仗义多为屠狗辈啊!

宝莲说到:那*害*人*的*独*夫*已*经*死*了,可惜那些无辜辜死了的同学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宝莲你讲得真对!

同年的夏天到来时,宝莲、苏珊娜、连我还有她们的男女同事一行八个人约好了到咖啡湾烧烤游泳,长时间在夜生活中谋生的他们,在阳光下显得分外柔弱苍白,三点式裹着的躯体在阳光下更显出还没有消散的拳头印、牙印,…

苏珊娜似乎凭她的直觉知道宝莲和我过去曾经是认识的:江湖上的游戏规则只有一条:英雄莫问出处;落泊莫问根由。遇上避不及的眼光时,只好咪咪一笑带过;否则只会越瞄越黑,越说越说不清楚!

1980年的春天,老表到香港定购涤纶纱原料,我们在解释BACK TO BACK LC 时,嘴巴里的中文怎么都不能让老表明白,这时候只见狮头鹅轻轻地走过来用手扶正我西装口袋的巾花,向众人点头微笑就离开了,会了意的我到洗手间把纸条拿出来就灯光一看:上面写着:背—靠—背三个中文字,我们和表叔的沟通轻轻地被解决了。…

苏珊娜——啊——苏珊娜!难道你真是圣象画中走出来的圣母不成?我心里好生奇怪,太不相称了吧!这个长相或许应该在教堂出现才对。你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果你不是圣母,难道你又是千手百变观音不成?你化身在淤泥中却处处开出红莲姿彩,你神奇的出身、神奇的经历、神奇的智慧、原融通达的处事待人手法,怎么能不叫我对你难忘?什么奇难杂症的事儿到了你的手上,只要你轻轻一挑拨,即能化腐朽为神奇,你就是如此地化解了爷们的事情,又护了爷们的颜脸,…

她们曾告诉我:你的爷爷是宣统年被派到婆罗洲的最后一任满清外交任官,民国革命成功后他已经无法再带着他掺脚的夫人回中国了而留在当地,你父亲后来娶的你妈妈是二十年代初到南洋谋生的红头三水婆。你正是满清高干的儿子和逃婚的三水姑娘的后代。

原来你除了是天主教学校教出来的高材生,你还是星加坡南洋大学曾到日本、南韩作短期交换的商科生。你在当时种族冲突频繁的星加坡长大和学会了印度话、潮州话、广东话、普通话、英语、马来语、客家话、福建话。 你在为保卫新加坡南洋大学的生存而与你的同学老师共同对抗政府,结果你在新加坡失去了你的前途;当你的父亲知道了你和异族的男孩谈恋爱的时候,他断绝了你的经济支持,也断绝了亲情来往。凭着你有多种语言的天分被大富豪的老板陈健心和罗焯罗致后在大富豪夜总会当妈妈生。
香港收留了你,也收容了我,收容了我们这些无家可归 / 有家不愿归的华裔后人,无论我们生活在那一块有华人聚居的土地上,我们这些华人的后代都在继续地付出着沉重的代价。我们的祖先了犯罪,他们不在了,而我们却要承受他们的罪过付出沉重的代价!虽然我并不喜欢你的那些生活和生活方式,可是我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下面是新加坡南洋大学和三水婆的简介

…消亡中的新加坡南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短暂妥协,并不能挽救其向下走的命运。197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推行以英文为第一语言(教学媒介用语),包括华语在内的母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育政策,导致南洋大学的生源不断减少,质量也急剧下降,许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

1975年3月14日教育部长李昭铭兼任校长,对南洋大学进行彻底的改制,除中国语文科外,各院系的教学媒介语,从中英双语改为单用英语。
1980年7月7日,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一所以英文为教学媒介的统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学举行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从此走入历史。
1981年,在原南大校址建立了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TI)) ,并在1992年发展为现今的南洋理工大学。后来的争议南洋大学的毕业生因为就业前景不佳,不少人自己创业并获得成功,其校友也散布在世界各地。在新加坡社会中,他们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加坡政府重英轻华,“关闭”南洋大学的做法相当不满。
为了弥合历史创伤,2000年7月31日,新加坡政府将位于今裕廊西93街,在1980年被“ 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字样取代的南洋大学旧校门牌坊,修复为“南洋大学 1955”的旧貌。南洋大学校门牌坊、华裔馆(原南洋大学旧图书馆)和南洋大学建校纪念碑,也都已被列为新加坡国家保护古迹。最近,南洋理工大学要“復名”为“南洋大学”的事件,引起了许多前南洋大学校友的争论,也有人支持“復名”。

三水婆的简介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国势动荡,民生凋敝。位于三江汇流处的三水洪灾频频,大批乡民被迫背井离乡,甚至远渡重洋出外谋生。其中有部分三水的年轻妇女,或因丈夫早逝,儿女幼小;或家婆专制,不堪凌虐;或抗拒父母包办婚姻等原因来到新加坡打工。

她们来到新加坡后,多数由“水客”(带人下南洋的向导)带到牛车水(新加坡地名)的盒巴珍珠街暂时安顿,几个人合租一间房,没钱买床,就只能暂时睡在地板上。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解决温饱问题,这些在乡下干的就是耕田、砍柴等粗活,体力好又吃得了苦的妇女便从最辛苦的也是相对容易找的建筑工开始做起,在工地上从事泥水杂工,搓灰沙,挑砖块,搬木料等体力劳动。与其他在当地干活儿的外乡人不同,三水妇女每个人在上工时都戴着一块红色的头巾,她们被习惯性地称为“红头巾”。

久而久之,“红头巾”就成了“三水婆”的特称。

新加坡电视剧《红头巾》主题曲歌词

轻轻的一声祝福,秋风送我上征途。
回首前尘 望断天涯,故乡在那云深不知处。
朝朝暮暮风和雨,岁岁年年云和雾。
背负千斤担 艰难抬脚步,踏遍世间不平路。
把那漂泊的步伐,停在荒凉的大路边,抹去泪水,建我家园。
你看茫茫沧海变桑田,披荆斩棘齐向前。
一起等待艳阳天。两鬓添风霜,回头已百年,赢得广厦千万间。

1999年的夏天,我到了新加坡跑小买卖,我偷空到了恐夫子的所谓万世师表的石碑前撒了一泡尿,而后在再万世师表的表字旁加了一个女字,看上去就是“万世师婊了”!我非常满意我的杰作,算是我有生以来一件得意的事,…痛痛快快地为苏珊娜、苏珊娜的母亲、苏珊娜的母亲的家婆出了一口冤气,…

1980年九月,是南韩光州暴动后的第四个月…(大富豪夜总会 )
… 那天晚上,妈妈生苏珊娜坚持要送我们走,一行人刚出大夏的门口,醒目的士司机们便把车驶过来,崔护国和莲达乘上第一架车、老胡和当娜接着上了第二架车,锦哥和露丝上了第三架,我示意后面鱼贯而来的的士司机将车驾到一边等我,苏珊娜顺着我的领带拉低我的头,今晚一反常态的她仰起头看着我的脸,忽然抡起粉拳朝我的胸膛紧捶慢揍,嘴里说着听不清楚的话,一时间看见她泪流满脸,我那时只有充死大头鬼任她胡为,男人有时总得看开些,尤其是雌儿发威的时候,让雌儿揍几下是难免的。

最后无力的一拳揍下来以后,苏珊娜顺势勾着我的脖子往我胸前紧靠,继续在抽泣,另外一只手开始不安分起来,我顺势将已经折好的钱塞到那只不安的手中,万万没有想到她把钱一扔,回手就赏我一记清脆的耳光,我怕她继续撒野,唯有用力搂住了她,这样又过了不知道多久 … ,那雌儿的发香和基诗丁.迪沃晚装香水混合在一块的味道撩人肺腑… 。

苏珊娜的泪水和被泪水融化后的胭脂粉彩在我的新西装上留下了半边的脸印,我假装生气地对她低声说道要她赔,她扭着我的耳朵轻轻又不连贯地说:今晚… 成个… 赔晒… 比你…嗯…,得晤得啊?天啊!最难销受美人恩…。

早已等得不再耐烦的的士司机再次摁响喇叭,我拾起地下的钱往苏珊娜的手一塞 ,赶紧跳进的士里任由司机埋怨。我没有勇气回过头去看苏珊娜,我怕我自己再也把持不住。…

两个月后我再到大富豪,苏珊娜的姐妹们告诉我那天晚上苏珊娜回夜总会后就拼命喝酒后来发烧病倒了,原来醉中的她对别人说我长得就像她那个死于光州暴动的韩国籍未婚夫,我一时无语,好可怜的女孩,… 此后苏珊娜和我成了朋友(不是情人),不过我心里非常明白我一头是人扮人,另一头人扮鬼,总之就是人鬼难分,幸好这个酸柠檬不到一年就不用再嚼了。

1981年的夏天我到南韩跑小买卖,苏珊娜交给我一封里面有钱的信,叫我上了飞机才能拆开,她坚持要到启德机场送我上飞机,彼此吻别后我依机票对号入座。

原来信封里面有50块美金,两封信都是用英文写的:短的信是给我的,谢谢我陪伴她走过最黑暗的时刻,那50块美金是用来请我到了汉城以后,买些鲜花放在自由纪念碑给她死去的未婚夫;另一封长的信是写给她原来的未婚夫的,… 我依然记得她请求他原谅她,因为苏珊娜预备在年底结婚,新郎是谁,我不知道。

两封信签名的地方都有苏珊娜用她特别喜爱的玫红色唇膏印上的心形唇印,不过我的一封尺寸明显小得多了。望着这两封笔迹秀丽和用浅紫色信纸写成的信,我心里默默地祝福别人爱她比我爱得更深!到了汉城的第二天,我依信中的吩咐摆下一把淡素的鲜花,将两封信一同火化了,余烟里混着那雌儿爱用的基诗丁、迪沃香水的味道,…唉!…天下间的一切生灵都同在叹息啊!…

然而,苏珊娜的未婚夫和当日同时罗难的年轻人的血并没有白流,胜利终于在17年后来到了!1997年金泳三总理新上台后,承诺为“5.18”运动死难者建立国家公墓。

他签署“5.18”运动特殊法令,正式为“5.18”运动正名,死难者家属获得赔偿。

这时的我已经由香港定居在悉尼,我跑到悉尼的市政厅去,那天市政厅前聚会了许多的韩国侨民和留学生,我同他们挤在一起,为了他们的胜利,为了苏珊娜和她那死去的未婚夫,一同摇动着他们的国旗,两个漂亮韩国小姐对我讲韩国话,我除了傻笑一句也听不懂,我想起了苏珊娜赏我的那一记耳光,…如果今天她也在,那该多好!…

下面是南韩光州事件简单介绍:

1980年4 月中旬,韩国爆发了工人及学生示威浪潮,要求民主。5月初全斗焕军政府公布了戒严令,民众要求撤销戒严令和全斗焕下台。  
  5月15日,约10万名大学生在汉城集会,向军政府示威。  
  5月16日光州也有3万名学生与市民示威。5月17日,全斗焕宣布《紧急戒严令》,进一步扩大戒严范围至全国,并拘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运动领袖和学生。  
  5 月18日凌晨,全斗焕调数万军队组成戒严军分6 路包围了韩国光州市,当日上午10点,在光州民主运动大本营的全罗南道国立大学,戒严军与学生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军队打死学生数人,逮捕多人。激进的光州学生和市民奋起抗争,到光州火车站、高速巴士总站等地阻拦戒严军进城。军队向人群开火。  
  5 月20日晚,20万人在光州的道厅集会、示威。市民组织200 多辆计程车、公交车突破戒严军封锁线到道厅助威。戒严军切断光州与外界的联系,21日凌晨向示威人群开火,造成54人死亡。  
  5 月21日,多达30万人来到道厅、广场及周围挤得水泄不通。一个青年站在戒严军的坦克上,挥舞着国旗,高呼“光州万岁”,市民围在一起高唱国歌,军队射杀了这位热血青年。愤怒的市民成立“民众抗争本部”,进行长达一周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对抗活动: 组织市民军,与戒严军武装对抗。从警察局和军队那里抢夺了部分武器,与军队开展了街垒战,占领了道厅。迫使戒严军一度撤回到郊外。该组织并突破军政府新闻封锁,向全国说明“光州事件”真相。政府控制的光州各媒体不仅不客观报导事件的进展,还歪曲事实。市民纵火焚烧几家电台和报社,并自己编发了“民主市民会报”,向全国发布光州抗争消息,如实地揭露戒严军的暴行。   
  5 月27日,对抗一周多之后,数千名军人开着坦克进入市区,尽管有市民卧路阻挡,但坦克仍然肆无忌惮地压过他们的身体入城。戒严军占领了道厅,枪杀了最后一批不肯撤出道厅主楼的20多名学生和市民。光州“5.18”运动以被残酷镇压而告终。据官方报导,“光州事件”造成了191人死亡,122人重伤,730人轻伤。光州“5.18” 事件平息后,全斗焕政府在全国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白色恐怖笼罩着韩国。5月28日在逮捕了几千名参与民主运动的市民,并以“光州事件的幕后操纵者”的罪名判处金大中死刑。1980年~1983年,有700多名新闻工作者因要求新闻自由而被政府勒令退休。1980年~1986年,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因政治诉求被开除。5.18”运动被镇压后,政府的高压,新闻媒体沉默。政府在提到这个事件时,被轻描淡称为“光州事件”或“光州暴乱”。   
  不久之后,韩国争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举办权,大大推进了民主化进程。这时,反对党的改宪运动如火如荼,特别是1987年6 月,百万人走上汉城街头要求改宪。军队已无法再压制民主运动。韩国军政府在内外压力下,也为了对国际社会改变政治形象,被迫接受宪改方案,采用总统直接选举制,独裁统治在韩国终结。
  全斗焕下台。1988年,光州“5.18”事件很快就被国会重提。1993年第一位非军人总统―金泳三上台,承诺为“5.18”运动死难者建立国家公墓。1997年,金泳三签署“5.18”运动特殊法令,正式为“5.18”运动正名,死难者家属获得赔偿。


后 记

… 1998年的秋天我路过香港,年幼的小孩指着警察喊警察叔叔,年轻的母亲微笑而礼貌地向警察点点头…, 我忽然想起了20多年前母亲们吓唬孩子的话:警察来了!小孩便马上被吓得不敢再哭闹了的故事!由此可见香港的变化是如此的厉害!

记不清了是那位领袖说过的那句话:换——了——人——间!

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1.在图书馆工作:喜欢历史、宗教; 2.在音响发烧会当会友:喜欢电子管扩音器; 3.天天练习杨式太极拳、健身。

关注者